•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观影不迷路

    影视资讯 葛优躺不躺,由葛优自己说了算
    首页 影视资讯 娱乐新闻 葛优躺不躺,由葛优自己说了算

    葛优躺不躺,由葛优自己说了算

    “姐,春天到了。

    一个男人自言自语,

    像是鼓励别人,又像在激励自己。”

    遗憾的是葛优从来就没有青葱岁月过,可喜的是他在近四十年里塑造了很多单开一篇都能说一说的角色。」

    ——

    对于中国电影和电视的发展,普通观众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演员的变化”,比如有些年岁的观众会偶尔感念有些人竟一直陪伴了自己这么多年。渐渐地,自己有了白头发,而记忆中那些曾经青葱的人物,也都纷纷步入暮年。

    仅就我而言,在我印象中葛优从来就没有青春。

    不笑不说话,说话一龇嘴两个大板牙先跟人打招呼。在他的时代迎来送往许多美人,比翼齐飞的故事里他始终散发出与前辈、晚辈们不同的气场:

    葛优像北京小吃“肉龙”,瞅着可以配菜,也能当主食。“配菜”时如让子弹“飞”一般,没了他,四郎只是奸佞,牧之只是匹夫,味儿都极重,但无法中和。

    《让子弹飞》 (2010)

    当“主食”时却更有意思:

    葛优一个人走进了激情四溢的1980年代,逐渐成熟的1990年代,商业化定位的2010年代,略显萧瑟的2020年代。美人们迟暮了,他却依然龇着板牙宣告自己的新故事又开始了……

    其实抛开新世纪(2010年代)之后眼花缭乱的内娱气象不谈,大多数经历过一个时代的观众对老演员多少都有些感情,这份感情说不上多认可他们的演技,更多的还是对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毕竟1980年代开始,中国人逐渐有了自己对光影的触感,随即诞生出很多如今可称“考古”的影视作品。有些面孔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伴随几代观众记忆的,是时代的变迁。而最能形成真切感知的,则是曾经熟悉的演员面容的变化。

    同姜文一样,葛优的成就在于他曾是内地贺岁片的唯一男主,彼时中国内地观众每年春节最艳羡的、最期待的一件事,即

    今年贺岁片,看看葛优又“勾搭”了哪位美女?

    屌丝圣体

    形象是葛优的“硬伤”,老艺术家如今当然无须过于介怀,但在1980—1990年代,刚过而立之年的葛优就必须饰演市井小民或反派。

    尤其是1980年代末,一部《顽主》几乎把刚拍过几部电影尚未定型的葛优牢牢锁死在“屌丝”这类角色上。尽管那会儿还没这个词,但葛优出场,必须是那种蔫头虚脑偶尔冷幽默的屌丝男士。

    《顽主》(1988)

    今人所说《顽主》必称经典,其实我不敢苟同。它更像一部实验型社会题材电影,“顽主”一词是北京方言,大概包含了“胡同串子、浑不懔”这类人设。三个土生土长的北京青年(张国立、梁天、葛优)在改开大潮下使劲想鼓捣些事业,结果每次都因为理念太过超前不为世人接纳,其中也有社会经验不足、心思单纯等问题。这部电影很受文艺咖喜爱,但在当年话题性不高。

    倒是在同一年,葛优主演(不算主角)的另一部电影《代号美洲豹》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一是导演张艺谋、杨凤良执导,讲述两岸共同对抗恐怖分子劫机的故事。主演是巩俐、刘小宁、王学圻,葛优饰演的是恐怖分子头头。

    《代号美洲豹》(1989)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有点意思呢?

    因为即便放在今天,它的脑洞也是很大的:

    某日,一架台商的私人飞机遭遇劫持迫降北京,恐怖分子以机上人质为要挟要求内地谈判满足种种条件,随即旁白配合各种场景,讲述此事促进两岸合作,海对岸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连夜飞到北京,与内地特警联合行动。

    然后,1980年代的观众就看到两岸军人在北京某处机场交头接耳,共同对抗恐怖组织……

    要知道关于“反恐题材”影视剧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股创作热潮还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葛优不幸被导演选中,在电影里饰演阴冷腹黑的恐怖组织头目。那时台词也大胆,故事设计也带劲。可惜被时代匆匆一带而过。

    再让葛优“阴郁”起来,还要等很多很多年以后。

    之后的葛优在遇到冯小刚之前,演出的角色都不算太正面,比如演电视剧,《围城》里陈道明老师负责在“城”内纠结,葛优老师负责刁钻市侩。一行人逃难西南睡着旅社,他瞒着众人出去买了个烤红薯吃独食,镜头给到他一个背影,瘦竹竿一样的人偶尔一个侧脸,就看到腮帮子包裹着一团“物质”猛嚼……

    《围城》(1990)

    我四十多岁的人了,至今还记得1990年在电视上看着葛老师啃红薯的罪过,人生头一回知道一个人的吃相可以这么难看,就说这童年阴影的面积有多大吧!

    随即一句“冬宝,还想戈玲吗?”的广告让《编辑部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剧作,诙谐、幽默,借《人间指南》看世间百态。葛优饰演男主“李冬宝”,胆小好色,善当“舔狗”,其实大事很明白,小事真糊涂。

    《编辑部的故事》(1992)

    另外,这部剧里除了葛优,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单元里张国立饰演娘娘腔和李玲玉假装机器人(后来被揭穿骗吃骗喝),同样脑洞很大,也为当年观众津津乐道。

    话说回来,1980年代-1990年代的演员们大多专注表演,不管长得怎么样,主业是不是演员,真要上戏那就真心演戏,演什么就必须是什么。这也是让我感慨的过往之一。

    如无意外,葛优可能会成为一个“长得很有特点的好演员”,仅此而已。

    但既然出现在这篇文章里,就说明他一定是有了“意外”。

    时代之子

    人和事都是在成长并成熟之后回头细品才能得出若干结论,关于葛优也不例外。

    就像年轻时我认定主角一定要长得美、长得帅一样,后来发现“丑男配美女”更能满足普通人的幻想——

    这世上,普通人才占多数。

    和葛优有关的故事很多,“爱情”必须是1992年35岁的葛优必须有的配置,如《大撒把》,今天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徐帆是真美,可惜当年我年纪小,对“丑”却有一定的理解,这全拜当时一批男演员所赐,葛优在其中“功不可没”。

    《大撒把‎》 (1992)

    他惯常发挥他的冷幽默,但生气的时候同样让人心头一紧,美人投怀送抱,他岿然不动,片刻后说一句“别逼我犯错误”。

    看着不着调,其实有原则。

    成年后的我看过了男欢女爱和求而不得,愈发觉得葛优饰演的“顾颜”是个平凡的好人。可惜在任何时代,这样的好男人要得到幸福,必须得撞天运(好女人也一样)。

    与这种感怀相似的,便是多少年后看待《霸王别姬》里的“袁四爷”和《活着》里的“福贵”,小时候哪里懂得艺术的价值,就觉得电视上港台演员忽然多了起来,张国荣和巩俐挺好看,张丰毅挺拔得很,唯有葛优还是那么“不着调”,两部电影里分别演出了跋扈和窝囊的人间失格。

    《霸王别姬》‎ (1993)

    《活着》‎ (1994)

    同样也在成年后,渐渐发觉“袁四爷是真霸王”,不然哪位爷挨枪子的时候还能迈四方步?你说他纠结“走了几步”?他只是对戏不对人。而“羊长大了”是什么?这个问题竟成了无解死局,贯穿千百年来众生的命运。

    真心讲,同后来的贺岁片相比,1993年和1994年葛优主(参)演的这两部电影,除了让他获得很多荣誉外,我认为也是葛优演员生涯的真正巅峰,虽然只是一家之言。

    在千禧年(2000年)之前,葛优不断尝试一些新的表演风格,他也演过一些深沉的人物,如高渐离(秦颂)和祝鸿才(半生缘),触发本文关键词的,却是冯小刚自1997年开始拍摄的贺岁片——

    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经济在经历阵痛后渐渐发展起来,对时代的记录和演绎需要通过一些故事的呈现尽量忠实还原,所以冯氏喜剧受到观众的喜爱,同样是诙谐幽默,品味的滋味却不尽相同。

    如《甲方乙方》(1997年)里关于“房子”的幸福感,《不见不散》(1998年)里关于海外游子的爱情执守,《没完没了》(1999年)里看似市侩其实心中有爱的脆弱无助。

    《甲方乙方》(1997)

    《不见不散》(1998)

    《没完没了》(1999)

    若问我旧世纪里葛优主演的贺岁片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会说他在《没完没了》中饰演的小人物于影片临近结束时一边照顾瘫痪的姐姐,一边情绪爆发,对女主说“没钱我就没姐姐了!”

    《没完没了》(1999年)

    小人物在新年到来时推开窗户,看见伊人笑吟吟地站在空地上,他又缓缓开口:

    “姐,春天到了。”

    葛优那张未老先衰的脸和看似永远说不出好话的嘴,为过去的时代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注释。

    沧海桑田

    新世纪到来后的第一个十年,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这几位导演也都尝试过新的风格,但作品也都纷纷引发争议。

    尤其是拍贺岁片的冯小刚,《天下无贼》成就了葛优的“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成就了名不见经传的王宝强,但此时电影商业化,或者说商业化电影的时代已经到来,导演们对“电影+”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他们也在努力适应新的时代,与之“绑定”的葛优也在适应变化,然而《夜宴》说明这种探索需要浅尝辄止。

    《天下无贼》(2004)

    《夜宴》(2006)

    反观千禧年的《大腕》,倒留下了十几年后被人津津乐道的“神预言”:

    《大腕》(2001)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葛优依然可以和任何女主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但前提是千万不要深沉。

    好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葛优与冯小刚回归传统赛道,所以《非诚勿扰》(2008年)又受到了好评——

    依旧是“爱情”,新世纪的男女婚恋观已然发生了变化,昔日葛优(角色)苦苦追寻的女孩子也不是一定非君不嫁,80后一代人成长于改开时代的正当年,2008年他们(包括我)也不过才二十来岁,婚姻和家庭等观念在这一代人心中又是不同的模样,互联网开始发展起来,但又没有完全发展,大家没如今这么多乐子又该怎么办?看电影呗!

    《非诚勿扰》 (2008)

    2008年的葛优刚过不惑之年,所以身边依旧美女如云,《非诚勿扰》拍到了第二部(2010年),《手机》也拍到了第二部(2018年),期间《私人定制》(2013年)恰好赶上了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开端。

    《非诚勿扰2》(2010)

    《私人定制》 (2013)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内,葛优暂时“告别”冯小刚拍了三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

    《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罗曼蒂克消亡史》。

    《赵氏孤儿》 (2010)

    《让子弹飞》 (2010)

    《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

    单道《让子弹飞》,姜文说“你给我回来!”,又把葛优拉回传统赛道并让他喜感加倍。

    从这里开始,在姜文的镜头里葛优和美女无缘,姜文负责深沉,葛优负责当一个无法被替代的气氛组,这种分工延续到他们合作的第二部《一步之遥》(2014年):

    《一步之遥》(2014)

    马走日,项飞田,两个人合伙坑别人,然后互相坑。此时的葛优已凭借多部电影作品获得了超凡的地位,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他依然是冯氏喜剧的男主角。

    2010—2020年代也是影视剧泛娱乐化的时代,大家都想讲故事,但正经严肃的故事并不讨喜,“爱情”依然是故事的主题之一,但“爱情”的模样也变得有些陌生。

    葛优,不能再以爱情向博众人一笑,这是事实。

    好在在姜文的电影里,葛优成了“严肃”的润滑剂,《一步之遥》上映时,葛优57岁。以前看他电影电视剧的小朋友们也都纷纷步入中年,或直接与他同框出镜,“葛大爷”真的成了“大爷”,这个观感在十年后的《爆款好人》(2024年)让我惊觉一个时代的变化:

    《爆款好人》(2024)

    电影里葛优与金广发说着话,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连成名的路径都不相同。

    留住春天

    网络时代,葛优拥有一个终身“LOGO”——葛优躺。

    话说互联网信息交流真的强大,每次看到有人发这个表情包时,我就想起葛优身处1993年《我爱我家》中的单元中,这部大型室内情景喜剧汇聚了当年很多大腕客串,这些人中有些和葛优一样走过三十年的艺术之路终于成为了老艺术家,有些则早早地退隐改变了人生轨迹。留给网络记忆的,偏偏是以“摆烂”为注释的“葛优躺”。

    但我实在不愿意用这个表情包作为对葛优的唯一印象。

    葛优是个幸运的演员,他有他幸运的实力。

    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以及千禧年前后,他身处于一个大家愿意探索并大胆尝试不同内容和题材的创作环境中,这对于演员而言也是一种可以开拓无限可能的土壤。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这句话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依然有效。

    冯小刚依然在探索新题材,姜文的《英雄出少年》依然令人期待。

    陪伴他们……也陪伴我们的葛优今年68岁。

    他演过市井青年、恐怖分子、民国戏霸、虚伪文人、流浪赖汉、杂志记者、富家少爷、黑帮大佬、外海游子、战国琴师、底层苦力、都市浪人、鹅城县长、前朝遗老和……胡同大爷。

    既遗憾又可喜。

    遗憾的是葛优从来就没有青葱岁月过,可喜的是他在近四十年里塑造了很多单开一篇都能说一说的角色。

    所以我觉得葛优的艺术生命力很顽强——

    他不存在偶像包袱,当然实际上也不允许。

    大多数观众依然愿意为曾经的“李冬宝”“袁四爷”和“福贵”等待,等待葛优下一部作品中的新形象。

    对于第一个拿到戛纳影帝的中国演员来说,葛优无论“躺不躺”,岁月赋予的实力让观众见证了他和他背后的整个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也见证了葛优变成“葛大爷”的完整人生。

    人们对他下一部作品的期待,也饱含了记忆中那些目睹过的光影岁月:

    “姐,春天到了。”

    一个男人自言自语,像是鼓励别人,又像在激励自己。

    这是过去那个时代独有的魅力。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今年第一抽,纣王闻太师猛猛跳舞
    下一篇
    《驻站》大结局:郑义就算自杀,也不说偷盗的秘密,究竟为什么?

    评论

    共 0 条评论